酱酒12987工艺全解析:从原料到成酒的完整流程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4-14
酱酒12987工艺的核心原理
酱香型白酒的12987工艺,是茅台镇传统酿造技术的精髓。这一数字密码代表了"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的完整流程。南楼山酿酒技术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严格执行该工艺的酒厂,其基酒酱香突出率可提升23%-35%。
第一阶段:原料处理与制曲
选用本地红缨子糯高粱为原料,其支链淀粉含量需≥88%。大曲采用小麦制作,发酵温度需分阶段控制:
- 前3天:室温25-28℃
- 4-7天:升温至45-50℃
- 后期:自然降温至30℃以下
九次蒸煮的关键控制点
首次蒸煮(下沙)需控制水分在38%-42%,后续每次蒸煮时间递减:
蒸煮轮次 | 时间(分钟) | 出酒率(%) |
---|---|---|
第1次 | 120 | ≤5 |
第3次 | 90 | 8-12 |
第7次 | 45 | ≤3 |
八次发酵的微生物管理
每轮发酵需保持窖池温度28-32℃,通过南楼山酿酒技术网专利检测发现,第三轮发酵时乳酸菌含量可达10^8 CFU/g,这是形成酱香风味的关键阶段。
七次取酒的风味差异
各轮次基酒具有明显差异:
- 1-2轮:酒体单薄,酸涩感强
- 3-5轮:酱香典型体(占比65%-70%)
- 6-7轮:焦香突出
掌握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的从业者,可将优质基酒产出率提升至82%以上。建议收藏本指南作为工艺参考标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