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工艺12987解析:传统酿造的核心步骤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4-14
白酒工艺12987的技术内涵
作为酱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代号,"12987"代表着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的核心流程。南楼山酿酒技术网调研发现,该工艺最早见于茅台镇传统酿造体系,现已成为高品质酱酒的技术标杆。
一、12987工艺的分解实施
1年生产周期:从重阳下沙到次年八月封坛,完整经历四季温度变化,利于微生物群落演替。据《酱香型白酒生产技术规范》记录,期间需严格把控28个关键控制点。
2次投料(下沙/糙沙):首次投料(下沙)使用破碎率≤20%的高粱,二次投料(糙沙)添加整粒高粱,两者比例通常控制在1:1.2。这种"阴阳配比"能形成阶梯式糖化效果。
流程阶段 | 温度控制 | 持续时间 |
---|---|---|
堆积发酵 | 45-50℃ | 72小时 |
入池发酵 | 30-35℃ | 30天 |
二、九次蒸煮的工艺奥秘
前两次蒸煮用于原料糊化,后七次配合取酒同步进行。南楼山酿酒技术团队实测显示,每次蒸煮需保持0.15Mpa蒸汽压力,时间控制在90-120分钟,使淀粉转化率达78%以上。
三、七轮次酒的风味特征
第1-2轮次酒体醇厚带生粮香,3-5轮次呈现典型酱香,6-7轮次具有焦糊香。专业品评数据显示,3-5轮次酒酯类物质含量最高(≥3.5g/L),是勾调基酒的主要来源。
想系统学习传统酿造技术?可参考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课程,掌握从原料处理到陈酿老熟的全套方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