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酿酒的历史与酿造工艺详解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28 浏览:0
双酿酒的历史渊源
双酿酒作为中国传统发酵酒的分支,最早见于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其名称源于独特的"双轮发酵"工艺——即采用糯米与小曲两次糖化、两次发酵的酿造方式,形成比普通黄酒更复杂的风味层次。浙江绍兴、江苏苏州等地曾为明清时期双酿酒主要产区,现多集中于福建闽北地区传承。
核心酿造原料
优质双酿酒需精选以下原料:
- 糯米:需选用支链淀粉含量≥95%的圆粒糯米
- 酒曲:红曲米与白曲按3:7比例复合
- 水质:pH值6.8-7.2的弱碱性山泉水
双轮发酵工艺解析
第一阶段:初发酵
将蒸熟的糯米摊凉至32℃后,按1:0.3比例拌入酒曲,入陶缸密封发酵。控制室温28-30℃,72小时后酒醅糖度可达18-22°Bx,此时进行首次压榨取酒。
第二阶段:复发酵
将初榨酒液与新蒸糯米按1:2混合,二次加入酒曲发酵。此阶段需严格控温在25-27℃,发酵周期延长至15-20天,最终酒精度可达16-18%vol。
品质鉴别要点
指标 | 优质双酿酒 | 普通黄酒 |
---|---|---|
酒体颜色 | 琥珀色带金边 | 深褐色 |
香气特征 | 蜜香、枣香、曲香三层复合 | 单一麦曲香 |
总酸(g/L) | 4.5-5.5 | 3.0-4.0 |
现代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福建建瓯等地的酒厂通过低温控菌技术改良传统工艺,使双酿酒保质期从6个月延长至2年。2021年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 建瓯双酿酒》地方标准(DB35/T 1892-2021)更明确规定其理化指标与感官要求,推动这一非遗技艺的标准化传承。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