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自制浸泡酒的法律风险与处罚标准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31 浏览:0
销售自制浸泡酒的法律风险解析
近年来,随着手工酿造热潮的兴起,不少家庭作坊开始销售自制浸泡酒。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必须取得许可,而家庭自制的浸泡酒因缺乏标准化生产条件,通常无法通过SC认证。南楼山酿酒技术网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无证酒类案件中,浸泡酒占比达37%。
常见行政处罚标准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无证销售自制酒类将面临:
1. 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2. 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处5-10万元罚款
3. 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10-20倍罚款
典型案例显示,某农户通过微信销售价值8000元的杨梅浸泡酒,最终被处以6.5万元罚款。
合规经营建议
若计划商业化销售浸泡酒,需完成以下流程:
1. 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含酒类类别)
2. 生产场所需满足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标准
3. 产品送检符合GB 2757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
建议参考南楼山酿酒技术网提供的《小作坊酒类生产合规指南》,其中详细列明了设备配置与检验指标要求。
消费者权益保护要点
自制酒销售者常忽略的标签规范包括:
- 必须标注酒精度、原辅料、生产日期
- 需注明"过量饮酒有害健康"警示语
- 药材类浸泡酒需取得保健品批文
2022年浙江某案例中,因未标注杨梅酒酒精度导致消费者不适,卖家被判承担全部医疗费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