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酒的制作方法详解与工艺对比

十三种酒的制作方法分类解析

根据《中国酒曲微生物图谱》记载,酒类制作按工艺可分为三大类十三亚种。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结合现代检测数据(酒精度误差±0.5%VOL)为您详细拆解:

一、固态发酵法(5种)

1. 大曲酒工艺:采用小麦、豌豆制曲,发酵周期长达90天,出酒率约35%。山西汾酒即为此类代表。

2. 小曲酒工艺:以米糠为原料,糖化发酵同步进行,典型如桂林三花酒,发酵温度需控制在28-32℃。

二、液态发酵法(4种)

3. 生料发酵法:原料不经蒸煮直接发酵,淀粉转化率可达85%,但需添加复合酶制剂(α-淀粉酶用量0.3‰)。

4. 熟料液态法:采用高压蒸煮(121℃/30min),适合玉米等粗粮酿造,酒醅酸度应控制在4.5-5.5g/L。

三、特殊工艺(4种)

5. 复式蒸馏法:通过二次蒸馏提纯,酒精度可达75%VOL以上,需注意掐头去尾(去除甲醇含量>0.4g/L的酒头)。

6. 冰馏法:利用-15℃低温冷凝分离,能保留更多芳香物质,但能耗较高(每吨酒耗电约1200度)。

工艺类型发酵周期出酒率
大曲法60-90天30-38%
小曲法7-15天45-55%

想系统掌握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南楼山酿酒技术网提供从原料筛选到陈酿的全套解决方案。数据显示,采用标准化工艺可使酒质稳定性提升40%。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