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酿造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解析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28 浏览:0
酱香酒酿造的核心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遵循"12987"传统工艺,即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整个过程分为制曲、下沙、糙沙、取酒、窖藏五大阶段,每个环节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环境都需精确控制。
一、高温大曲制作
采用纯小麦为原料,粉碎后加入曲母和水踩制成曲块。曲房温度需分阶段调控:
- 前3天维持40-45℃培养微生物
- 4-7天升温至60-65℃促进酶系形成
- 后期缓慢降温至40℃以下干燥
二、下沙与糙沙工艺
首次投料(下沙)使用整粒高粱占比50%,经润粮、蒸煮后摊凉至35℃左右,加入大曲粉拌匀堆积发酵48小时,温度升至50℃时入窖密封发酵30天。二次投料(糙沙)补充剩余高粱,工艺相同但需控制水分在38%-42%。
关键质量控制点
环节 | 参数标准 | 检测方法 |
---|---|---|
堆积发酵 | 顶温48-52℃ | 红外测温仪 |
窖池发酵 | 酸度1.8-2.5mmol/10g | 酸碱滴定法 |
蒸馏取酒 | 酒精度53-57%vol | 酒精计测量 |
三、七轮次取酒特点
每轮次酒的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
- 1-2轮次:乙酸乙酯含量高,果香突出
- 3-5轮次:乳酸乙酯占比提升,醇厚感增强
- 6-7轮次:糠醛类物质增加,焦糊味明显
窖藏老熟的科学原理
新酒需在陶坛中贮存3年以上,通过"酯化-水解"动态平衡使酒体柔和。研究表明,贮存期间总酸每年增加0.1-0.3g/L,醛类物质下降30%-50%,这是酱香酒"越陈越香"的化学基础。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