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7酿酒工艺解析与酱香酒酿造原理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28 浏览:0
12987酿酒工艺的科学内涵
作为酱香型白酒的核心酿造技术,12987工艺得名于其"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独特流程。南楼山酿酒技术网调研数据显示,该工艺可使淀粉利用率提升至62%以上,远高于普通工艺的45%-50%。
工艺流程分解
两次投料(重阳下沙+糙沙):首次投料(下沙)高粱占比60%,二次投料(糙沙)补充剩余40%,确保发酵基质持续供给。原料要求颗粒完整度≥90%,破损率需控制在5%以内。
环节 | 温度控制 | 时间周期 | 微生物种类 |
---|---|---|---|
堆积发酵 | 45-50℃ | 4-7天 | 嗜热芽孢杆菌为主 |
入池发酵 | 30-35℃ | 30-40天 | 酵母菌+乳酸菌 |
蒸馏取酒 | 78-82℃ | 每轮2-3小时 | - |
风味物质形成机制
九次蒸煮使高粱中的支链淀粉梯度糊化,经八轮发酵累计产生超过1400种风味物质。其中第三至第五轮取酒的酯类含量最高(≥2.8g/L),构成酱香主体;尾轮酒则富含吡嗪类化合物(0.6-1.2mg/100mL),赋予烘焙香。
与传统工艺的差异化对比
相比单次发酵的清香型工艺,12987工艺的轮次酒勾兑使得酸酯平衡更佳。检测显示其总酸含量(1.5-3.0g/L)约为普通工艺的2倍,这正是酱酒"空杯留香"的物质基础。
想系统掌握这套千年工艺的精髓?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课程将带您从微生物培养到轮次酒勾调进行全流程实操。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