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酿造米酒技术详解与实操指南

传统米酒酿造技术核心解析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发酵酒类之一,米酒酿造技术已有数千年历史。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结合现代微生物学原理与传统工艺,为您系统梳理酿造米酒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优质糯米是酿造的基础,建议选择颗粒饱满、垩白度≤15%的圆粒糯米。淘洗时需反复冲洗至水清,浸泡时间夏季6-8小时、冬季10-12小时,含水量控制在28%-32%为佳。蒸煮要求"外硬内软、透而不烂",蒸汽压力0.05MPa下蒸制25分钟。

二、酒曲制备与接种

传统小曲推荐使用宁波白药曲或苏州甜酒曲,接种量为米重的0.3%-0.5%。现代纯种培养可选用根霉RY-1配合酵母AS2.541,接种温度控制在28-30℃。下表为不同酒曲类型的性能对比:

酒曲类型糖化力(U/g)发酵率(%)适宜温度(℃)
传统小曲120-15075-8225-28
纯种根霉180-22085-9028-32

三、发酵过程控制

前发酵阶段(0-48小时)需保持28-30℃促进糖化,后发酵阶段(3-7天)降至22-25℃缓慢产酒。每天搅拌2次(早晚各一次),当酒精度达8%vol、糖度降至4°Bx时终止发酵。常见问题处理:

四、陈酿与灭菌技术

新酒需静置7天促使杂质沉淀,采用巴氏灭菌(65℃维持30分钟)或膜过滤除菌。陶坛陈酿时注意保持环境湿度70%-80%,温度15-18℃为佳。

想系统学习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的专业操作?点击查看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独家教程,获取包含温度曲线图、原料配比表在内的完整技术方案。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