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制作工艺详解与核心步骤解析

酱香酒制作工艺的千年传承

作为中国白酒三大香型之一,酱香酒以其复杂的工艺和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南楼山酿酒技术网将带您深入探索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奥秘。

一、核心原料的严苛选择

正宗酱香酒必须采用黔北特有的红缨子糯高粱,其支链淀粉含量需≥88%,单宁含量控制在1.5-2.0%之间。配合优质小麦制作的酒曲,形成"高粱为肉,小麦为骨"的原料配比。

二、12987工艺体系解析

酱香酒的核心工艺可概括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每个环节都需精准控制:

1. 端午制曲

在农历五月,将小麦粉碎后加入曲母,控制曲坯含水量在38-40%,堆积发酵时品温需达到60-65℃。

2. 重阳下沙

首次投料(下沙)时,高粱需经95℃以上热水润粮,堆积48小时后入窖发酵,酸度控制在1.8-2.5PH值范围。

三、关键参数控制表

工艺环节温度控制时间要求
高温堆积45-50℃72小时
窖池发酵35-38℃30天
蒸馏取酒85-90℃分段摘取

四、风味形成的科学原理

酱香酒特有的吡嗪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制曲阶段,而窖藏过程中醇类与酸类的酯化反应需要至少3年时间,这也是优质酱香酒必须"五年出厂"的根本原因。

想系统学习传统酿酒技术?立即查看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专业教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