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中酒曲的作用与制作方法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28 浏览:0
酿酒工艺中酒曲的定义与核心作用
酒曲是酿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糖化发酵剂,本质上是培养微生物(霉菌、酵母菌等)的复合酶制剂。中国《齐民要术》记载的"曲者,酒之骨"形象说明了其地位——酒曲决定了酒体的风味骨架和发酵效率。
酒曲的三大功能
1. 糖化作用:曲霉分泌的淀粉酶将谷物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糖类
2. 酒化作用:酵母菌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3. 生香作用:复合菌群代谢产生酯类、醇类等风味物质
主流酒曲类型与技术参数
类型 | 微生物组成 | 适用酒种 | 糖化力(U/g) |
---|---|---|---|
大曲 | 根霉、曲霉、酵母等 | 白酒 | 800-1200 |
小曲 | 根霉、酵母为主 | 米酒 | 500-800 |
麸曲 | 黑曲霉、酵母 | 酒精 | 1500+ |
传统酒曲制作五步法
1. 原料处理:小麦/大米粉碎至40目颗粒度,含水量控制在28%-32%
2. 接种培养:接入0.3%-0.5%曲母,温度28℃培养48小时
3. 翻曲控温:当品温升至38℃时翻曲,保持32-35℃发酵
4. 干燥储存:45℃低温烘干至含水量≤13%
5. 品质检测:糖化力≥800U/g,液化力≥0.8mL/g为合格
现代工艺的创新突破
通过菌种分离纯化技术(如AS3.4309黑曲霉),配合控温发酵系统,可将传统30天的制曲周期缩短至72小时,且酶活稳定性提升40%。但专家建议保留部分传统工艺以维持风味物质的多样性。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