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中酒曲的作用与制作方法解析

酿酒工艺中酒曲的定义与核心作用

酒曲作为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核心发酵剂,是由谷物(如小麦、大米)经微生物接种培养而成的复合酶制剂。根据《中国酒曲分类标准》(GB/T 23542-2021),酒曲中主要包含根霉、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群落,其酶系可分解淀粉为可发酵糖类,同时产生酯类、醇类等风味物质。

酒曲的三大功能特性

1. 糖化作用:酒曲中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可将谷物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转化率可达70%-85%
2. 发酵作用:酵母菌将糖类转化为乙醇,典型发酵效率为每克糖分产生0.48-0.51g酒精
3. 生香作用:酯化酶促进乙酸乙酯等芳香物质合成,直接影响酒体风味

主流酒曲类型对比

类型原料微生物组成适用酒种
大曲小麦/大麦根霉、曲霉、酵母酱香型白酒
小曲大米/糯米根霉、酵母米香型白酒
麸曲麸皮黑曲霉、酵母普通白酒

传统酒曲制作五步法

1. 原料处理:选用当年产小麦粉碎至40目颗粒度
2. 接种培养:接入3%-5%老曲作为菌种
3. 制坯成型:控制水分在38%-42%制成曲块
4. 曲房培养:分阶段调节温度(28℃→45℃→32℃)
5. 干燥储存:含水量降至12%以下入库

现代酿酒中的酒曲优化技术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研发的复合菌种酒曲,通过基因测序筛选出12种高效菌株,使发酵周期缩短30%,出酒率提升15%。建议初学者可先尝试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逐步掌握酒曲应用要点。

(本文由南楼山酿酒技术网原创发布,数据来源于国家酿酒工业协会2023年度报告)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