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解析与关键技术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30 浏览:0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概述
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凝聚了数百年的智慧结晶。南楼山酿酒技术网通过实地调研茅台镇核心产区,为您系统梳理"12987"传统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的技术要点。
一、核心原料选择标准
优质酱香酒的原料组合有着严苛要求:
• 红缨子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88%,单宁含量1.5-2.0%
• 优质小麦:制曲用小麦要求粗蛋白含量11-13%
• 赤水河水:pH值7.2-7.8,富含多种矿物质
二、关键工艺流程解析
1. 端午制曲
在高温季节(40-65℃)进行长达40天的发酵,培育出富含耐高温菌种的"黄金曲块",这是产生酱香前驱物质的基础。
2. 重阳下沙
采用"两次投料法",首次投料(下沙)高粱破碎率控制在20%左右,通过"润粮"工序使含水量达到42-45%。
轮次 | 发酵温度(℃) | 发酵周期(天) | 出酒率(%) |
---|---|---|---|
1-2轮 | 28-32 | 30 | 5-8 |
3-5轮 | 35-40 | 40 | 10-15 |
三、风味形成机理
酱香型白酒的典型风味来源于:
• 美拉德反应:在堆积发酵阶段产生吡嗪类化合物
• 酯化反应:陶坛贮存过程中酸醇酯化形成己酸乙酯等成分
• 微生物代谢:耐高温芽孢杆菌产生的4-乙基愈创木酚等酚类物质
想系统掌握传统酱香酒酿造技术?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课程详细演示各环节操作要点。南楼山酿酒技术网持续分享实用酿酒知识,助力传统工艺传承。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