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传统酿制方法与工艺解析

酱香型白酒酿制方法的核心工艺

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风格闻名,其酿制方法遵循"12987"传统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结合茅台镇传统技法与现代检测数据,为您解析关键步骤: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采用本地红缨子糯高粱为主要原料,其支链淀粉含量需≥88%,破碎率控制在20%以内。配合优质小麦制作高温大曲,曲块发酵温度需达到60-65℃。原料配比如下表所示:

原料 比例 关键指标
红缨子高粱 100% 淀粉含量≥60%
高温大曲 1:1.2 糖化力≥800mg/g·h

二、高温堆积发酵

下沙环节需将高粱润粮至含水量42%-45%,蒸煮后摊晾至28-32℃拌曲。堆积发酵时,堆心温度应缓慢升至48-52℃,持续72小时。此阶段产生的吡嗪类化合物是酱香风味的重要前体物质。

三、窖池发酵管理

采用条石窖或泥底石壁窖,入窖酸度控制在1.5-2.5,淀粉浓度18%-22%。前7轮发酵周期为30天,后2轮延长至40天。窖池密封需使用无污染黄泥,厚度不低于15cm。

酱香型白酒的质量控制要点

根据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的检测数据,优质酱香酒应满足:总酸1.5-3.0g/L、总酯≥2.5g/L、己酸乙酯≤0.3g/L。生产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1. 温度梯度控制

蒸馏时做到"缓火流酒、大火追尾",流酒温度保持35-40℃,酒精度接取范围控制在52-57%vol。

2. 基酒分级储存

不同轮次酒需分型贮存,典型体包括:酱香、醇甜、窖底三种。陶坛储存环境要求温度15-25℃,相对湿度70%-80%。

想系统学习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欢迎查阅南楼山专业酿酒教程,获取包含28项工艺参数的完整操作手册。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