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酿造工艺流程解析与关键技术要点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30 浏览:0
酱酒酿造工艺流程概述
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其独特的"12987"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代谢体系。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结合贵州传统工艺与现代检测数据,系统梳理关键控制点。
一、原料处理阶段
选用黔北红缨子糯高粱为原料,其支链淀粉含量需≥88%,破碎率控制在20%以下。润粮水温要求85-90℃,吸水率需达48%-52%。高温蒸煮需分阶段进行:
工序 | 温度(℃) | 时间(h) | 水分控制 |
---|---|---|---|
初蒸 | 98-102 | 2 | 52%-54% |
闷水 | 95±2 | 3 | 58%-60% |
复蒸 | 100-105 | 1.5 | ≤62% |
二、堆积发酵控制
开放式堆积是酱酒工艺特色,堆温需分层监测:表层30-35℃、中层45-50℃、底层50-55℃。糖化时间控制在72-96小时,感官判断标准为:
• 香气:明显甜香带曲香
• 手感: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 断面:菌丝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
三、窖池发酵管理
采用条石窖发酵,窖泥中己酸菌含量需≥10⁷CFU/g。入窖参数:
• 淀粉浓度:18%-22%
• 酸度:1.8-2.5mmol/10g
• 水分:56%-58%
• 发酵周期:30天/轮次
四、蒸馏与陈酿
缓火蒸馏时蒸汽压力控制在0.08-0.12MPa,流酒温度保持35-40℃。基酒按"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分级储存,陶坛陈酿期不少于3年。优质酱酒总酸应≥1.5g/L,总酯≥2.5g/L。
想系统学习传统酱酒酿造技术?可参考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专业教程。南楼山酿酒技术网持续分享实用酿酒知识,助力传统工艺传承。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