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酿酒集团有限公司酱香型白酒工艺解析

贵州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的技艺传承

作为贵州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代表企业,贵州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延续了12987传统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其国家级非遗酿造技艺在2020年获得纯粮固态发酵认证。集团拥有始建于1951年的老窖池群,其中连续使用超50年的窖池占比达63%,窖泥微生物菌群数据如下:

检测指标 数值范围 单位
窖泥pH值 4.2-4.8 --
有效活菌数 ≥3×10⁸ CFU/g
己酸菌含量 12-15 %

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融合

集团在保持传统工艺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风味物质分析,其核心产品酒体检测数据显示:酯类物质总量≥2.8g/L,其中乙酸乙酯占比42%-46%,乳酸乙酯占比28%-32%,构成典型酱香风格。生产车间采用德国GEA全自动蒸馏系统,将出酒温度精准控制在25±1℃,较传统工艺提升基酒优级率11.6%。

酱香型白酒的品质把控体系

贵州酿酒集团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19道质量管控节点,其中高粱原料需通过包括水分(≤13%)、淀粉含量(≥62%)、千粒重(19-22g)在内的7项检测。其独创的"三级品评制度"要求:

  1. 班组级每日品评:重点检测酒醅酸度(1.8-2.3)和淀粉消耗率
  2. 车间级每周盲测:基酒感官评分需达85分以上
  3. 集团级季度会评:由8位国家级评委组成评审组

想要深入了解传统酱香酒酿造精髓,可关注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的专业解析。南楼山酿酒技术网将持续分享中国白酒酿造的一线实践数据。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