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镇源酿酒有限公司酱香型白酒工艺解析

贵州茅镇源酿酒有限公司核心工艺探秘

作为贵州酱香型白酒代表性企业,贵州茅镇源酿酒有限公司延续了传统"12987"酿造工艺体系。其生产基地位于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年均气温17.3℃、湿度78%的独特微气候,为微生物群落繁殖提供了理想环境。

一、原料的严苛标准

公司坚持使用本地红缨子糯高粱,其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经检测单宁含量1.5-2.0%,能承受九次蒸煮的工艺要求。小麦制曲选用颗粒完整率≥95%的优质冬小麦,确保糖化酶活力稳定在800-1200U/g区间。

原料指标标准值检测方法
高粱破碎率≤20%GB/T 5497
曲块酸度1.0-1.8mmol/10gQB/T 4257

二、季节性生产特点

遵循"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传统,每年从9月开始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其中高温大曲培养温度需阶梯式升至65℃,维持5天形成酱香前体物质。堆积发酵阶段,糟醅温度需精准控制在48-52℃范围,通过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

三、品质控制体系

采用三级勾调制度:基酒储存≥3年方可参与组合,调味酒需窖藏8年以上。每批次产品需通过GC-MS检测,确保己酸乙酯含量在2.2-2.8g/L、乳酸乙酯1.0-1.5g/L的黄金比例区间。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调研数据显示,其酒体老熟过程中酯化反应速率比普通工艺快17%,这得益于其特有的紫砂陶坛储酒方式。想要深入了解传统酱酒酿造精髓,可参阅专业文献《酱香型白酒生产技术规范》(QB/T 4256)。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