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香型酒的酿造工艺详解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28 浏览:0
不同香型酒的工艺核心差异
中国白酒根据香型可分为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兼香五大类,其工艺差异主要体现在原料配比、发酵环境和后期处理三大维度。以酱香型代表茅台为例,需经历九次蒸煮、八次发酵的"12987"工艺,而浓香型五粮液则采用"跑窖循环"技术,形成独特风味。
酱香型白酒工艺特点
酱香酒以高温制曲(60-65℃)和堆积发酵为核心,典型工艺参数包括:
工序 | 温度控制 | 时长 |
---|---|---|
下沙 | 37-40℃ | 30天 |
糙沙 | 40-45℃ | 40天 |
七次取酒 | 分段控制 | 全年周期 |
浓香型酒发酵技术
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窖泥中的己酸菌与丁酸菌是产生窖香的关键。现代工艺通过微机控温将发酵温度稳定在18-22℃,相比传统地缸发酵的清香型工艺(温度控制在28-32℃),更利于酯类物质生成。
传统工艺与现代改良对比
以清香型汾酒为例,传统"清蒸二次清"工艺要求:
- 原料单独清蒸
- 地缸分离发酵
- 两次蒸馏取酒
现代改良工艺引入不锈钢发酵罐和自动化温控系统,在保持主体风味的同时,将出酒率从35%提升至42%。
米香型酒的特殊工艺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采用小曲半固态发酵:
- 大米浸泡至含水量60%
- 使用药小曲糖化24小时
- 液态发酵5-7天
- 釜式蒸馏取酒
兼香型酒的工艺创新
白云边为代表的兼香型酒融合酱浓工艺:前7轮按酱香工艺操作,后2轮转为浓香工艺,通过"高温堆积+泥窖发酵"的组合,形成"酱中带浓"的独特风格。其工艺创新点包括:
- 双型发酵容器交替使用
- 分段摘酒技术
- 特殊勾调比例控制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