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7酿酒工艺全过程解析与操作要点
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03-30 浏览:0
12987酿酒工艺的核心原理
作为中国传统固态发酵法的典型代表,12987工艺因其"一年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独特流程而得名。南楼山酿酒技术网通过实地考察贵州酱酒产区,整理出这套工艺的标准化操作框架。
第一阶段:原料预处理
精选红缨子糯高粱为主要原料,要求颗粒饱满、破损率<5%。采用85℃热水润粮24小时,使含水量达到42%-45%。特别要注意的是,首次蒸煮需保持汽压0.15MPa持续90分钟,确保淀粉充分糊化。
第二阶段:堆积糖化
摊凉至28-32℃后,按0.8%-1.2%比例加入大曲粉。堆积高度控制在50-60cm,环境温度保持25-28℃。48小时后,当堆芯温度达到48-52℃时立即翻堆,此时糖化酶活力应≥800U/g。
关键发酵环节控制
采用石窖泥底发酵池,入池前需用5%尾酒杀菌。发酵参数需严格监控:
发酵轮次 | 温度范围(℃) | 周期(天) | 酒精度(%vol) |
---|---|---|---|
第1次 | 28-32 | 30 | ≥56 |
第3次 | 32-35 | 28 | ≥54 |
第7次 | 38-42 | 25 | ≥50 |
蒸馏技术要点
使用传统天锅蒸馏,蒸汽压力稳定在0.08MPa。分段摘酒原则:前段(酒头)截取量≤3%,中段取酒温度控制在25-30℃,尾酒酸度超过2.5g/L时停止接酒。想深入掌握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的实操细节?我们的专业教程提供完整视频演示。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1:发酵升温缓慢
可能原因:曲药活性不足或水分偏高。建议检测大曲糖化力是否≥1000U/g,入池水分控制在50%-52%。
问题2:出酒率下降
通常由原料粉碎过细导致,应保持高粱破碎度为"梅花瓣"状(3-5瓣/粒)。南楼山酿酒技术网通过对比试验证实,适度破碎可使出酒率提升12%-15%。
本工艺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建议新手先在专业平台系统学习后再进行实操。保存本文提及的关键参数表格,可帮助您有效把控各环节质量。
热门内容